还是上初中以前的年纪,有一次看电视,听到一段很振奋人心的配乐,于是向我那个“什么都知道”的爸爸询问配乐的出处。什么都知道不假思索地回答说《英雄》,我满怀崇敬地记在心里。
前一段时间,因为一些原因开始听贝多芬的交响乐,《田园》、《命运》、《合唱》,当然还有《英雄》。可让我疑惑不解的是,《英雄》的四个乐章仔仔细细听了n遍,就是没有找到那段熟悉的旋律。后来机缘巧合,非常非常巧合地得到了正确答案:德沃夏克的《致新大陆》第四乐章——我爸不是扯淡么。
于是,那几天,除了《合唱》那段号称“有史以来最伟大的音乐”的《欢乐颂》,有空的时候就在听这段“英雄”。
又到了评定前一学年奖学金的日子。拿到成绩单,草草算一下名次,不管按什么算法今年都应该有四位数的钞票了。窃喜之下,突然发现成绩单的墙角旮旯里有一栏“平均必修学分绩点”,栏目里触目惊心的数字冲去了所有喜悦。一千块钱算什么呢?买一张往新大陆的机票,在大西洋上就被从飞机里丢出去了——绩点才是最要人命的事啊!
怪我,怪我,全怪我。大一不学,两册高数的分都很低,线性代数还是大学生涯的最低分;邓论毛概马政经就没有上过八十的,偏偏它们的学分还那么多;上个学期数据结构的上机拿了高分,得意之下,笔试居然……
我压力这么大,就让我责备一下这个学校吧。这里的学习氛围有多差,举一个最鲜明的例子:本校有个专业叫录音工程,属于艺术类的同时还要学理工科。现在这个专业05级的所有男生都挂科挂得没有学位了(大概十几个人),最直接的原因是他们有两门各占四学分的大学物理——录音工程和录音艺术一起上专业课也一起混,可是人家玩得起,你就玩得起么?
我捧着成绩单,濒临崩溃,抬头看着贴在书桌前背红宝的日程表,几乎绝望。然而就在这个时候,耳机里突然响起了《致新大陆》第四乐章。我以前听、后来听,都没有当时的感觉——当时觉得这段旋律是那样的波澜壮阔,那样的雄浑激昂——怎么说呢,在我活着的任何时刻,都没有任何音乐曾经给与我那样的力量。
想起高中时梦儿跟我讲过,有一天早晨他骑车上学,一路上大雾弥漫,他的mp3里放着《合金装备2》的主题曲。巧得很,正当音乐经过一番长时间的沉寂,进行到最壮怀激烈的尾声时,路上的雾散开了——一时间,鼓点、管弦乐和人声合唱演绎的高潮与云散雾开相辉映,那一霎那,就是一霎那间……
这就是音乐的力量吧。真正伟大的作品,不是让人听得泪流满面,而是给人注入拨云见日的力量。不入流的流行音乐可能会让人天天在耳塞里repeat,或许可以让你觉得旋律优美,或许能够让你感到轻松愉快,但它绝不会成为带给你那“一霎那”的经典——好比在寒冷冬夜递来燎原星火的普罗米修斯。
“致新大陆”,德沃夏克,你不仅写得一手好曲,还能未卜先知啊。以后不如管它叫作“新大陆之歌”吧,至少对于我很贴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