做职业的美食家很难。
职业的美食家不可有忌口,更不可挑食。家禽,牲畜,海鲜,各色香料,须得来者不拒。否则,品尝兰州牛肉面,却告知店主勿加香菜,一定被人笑话。
非但来者不拒,还须不偏不倚。常人不免有口味,鸡鸭牛羊、酸甜苦辣都有好恶,而美食家务必一碗水端平。否则,别人打听一间主打鱼头锅底的川味火锅菜色如何,美食家因为不喜辣、不喜鱼头,推荐的都是清谈的牛羊锅底,实在称不上专业。
所以,不忌口挑食、不偏袒徇私,具备这两点,才满足了做美食家的基本条件。饮食有怪癖的人俯拾皆是,可满足了这些基本条件的的人物,恐怕要用望远镜来找。
具备了条件,还要跟得上时代的步伐。全球化的背景下,在上了规模、甚至还没上规模的城市,都能品尝万国风味。民族的美食家已经显得土气,国际美食家才时髦。
顶着国际美食家的名头,无论沿海内陆,生鲜熟食,世界上几个主流风味至少得吃个遍。即使是只对中日韩料理有心得的“东亚美食家”,中餐不肖说,棒子且无视,日本的各色寿司、拉面、乌冬,至少得品尝过上百种。这还仅仅是略懂。作为专家,中国的东亚美食家和日本的东亚美食家交流心得时,不可以有太多出入。中国的美食家说,在东京的千百家寿司店里,我独爱秋叶原车站出站左手那家的金枪鱼寿司,简直是极品。而日本的美食家回答,你是说秋元寿司么?那里的金枪鱼寿司只能掏空宅男的钱袋,在东京排不上号的——这便颜面扫地了。
虽然做一个职业的美食家如此困难,世界上依然有许多美食家,原因何在?
数学家的论文由同行评审,建筑师的设计有工程师把关,而美食家录的节目、写的文章,受众大都是普通人。且隔着图像或文字,除非自己也品尝过,否则便没法考证。中国的东亚美食家谈东京的千百间寿司店,若是没有在东京长居过,中国人则无可置评。广州的美食家在广东的媒体点评成都十大火锅,读者即使曾经光顾其中的两三间,也很难提出非议。
于是,为了让美食家这个行业看起来很职业,日本的东亚美食家要给中国的东亚美食家面子,成都的民族美食家要给广州的民族美食家面子。彼此都给足了面子,做职业的美食家也不是件难事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