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来《通鉴》读得很慢,因为觉得无趣。读先秦、楚汉、文景武帝的历史常拍案叫绝,夜不能寐;而武帝之后,完全没有继续读下去的兴致。
本想先对那些有趣的人和事唱一番赞词,再对后来的人和事之所以无趣发些牢骚。但写了几百字,发现完全是小学生作文。拼凑修辞、填充成语、堆砌古文……毫无意义。索性都删去,还是直抒胸臆痛快得多——
《战国策》里写苏秦推销合纵的主张“见说赵王于华屋之下,扺掌而谈”,闭上眼脑海里都是这样的画面……
对人生有所怀疑时,想的都是淮阴侯的生平……
央视的《汉武大帝》,是自己最喜欢的电视剧之一。因为看了这部剧,读通鉴时,不止对武帝、李广、卫青、霍去病这些名垂青史的人物很熟悉,甚至窦婴、田蚡、郅都、张汤这些以往从未在书本中见过的名字,形象也跃然纸上。张世扮演的丞相田蚡向陈宝国扮演的武帝推荐自己的关系户当官,一口一个“秩比千石”,于是武帝说“给朕留几个位置吧,朕也想安排安排几个人呢”——那样的场景,读书万卷也想象不来。
然而,自那以后便无趣了。霍光、石显、王莽,皇后、昭仪、婕妤,满眼尽是权贵倾轧、后宫阋墙。如果通鉴不是史书而时事新闻,我甚至怀疑这些边角料都是做记者的司马光临截稿才编出来交差的——否则赵飞燕何德何能,在书中的篇幅竟然不亚于吕雉?
借古喻今,其实我想说,后人读到我们正经历的这段历史时,恐怕与读元帝、成帝、哀帝的历史一般无趣。即使一般无趣,赵飞燕赵合德之流的勾当还有史可鉴;而我们这个时代的各种红色绯闻,至少在本朝都讳而不书,也不知后代史官从何落笔了。